本質思考:時間,管理注意力階段性達成目標的過程
同樣是24小時,有人能把生活工作經營得有條不紊,有人卻整天渾渾噩噩。如何高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幾點心得,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時間,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相對公平的事,不論身份、性別、年齡,每人每天的時間是固定。同樣是24小時,為何有的人能把生活工作經營得有條不紊、有的人卻整日渾渾噩噩、有的人卻疲于奔波被時間帶著走?
對于普通人,主要時間有兩種,一種消耗型,比如:打游戲、刷短視頻、追劇、逛街、共同點就是消耗他。另一種是創造型,比如:學習、運動、思考、寫作、和父母做一次深度溝通、和愛人共享一段旅程等。
前者,是因為感到無聊,此刻的你想要時間快點過去;后者,是因為正向的焦慮在鞭策,此刻的你希望時間慢點走,再多一點收獲、留住美好。
想象著自己要用好時間、隔三岔五卻又被打回原形繼續渾渾噩噩、繼續低效。如果你也有以上困擾,不妨和我一起探討時間的本質。做時間的主人,主動駕馭自己每天的24小時。
拖延、低效、重復、忙碌……說白了就是沒有掌握掌控時間的方法,相信你看完這篇文章,對時間會有全新的認識,領悟并積極踐行,對你的生活和工作一定會有所改變。
01 本質思考:一句話定義時間
時間,通過注意力管理達成階段性目標的過程。老樣子,拆解關鍵詞。第一,注意力管理;第二,階段性;第三,目標。
時間的本質,就是注意力,你把注意力用在哪里,你的時間投入產出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消耗型和創造型,如果你長期被碎片化被信息充斥著,在時間的加持下你的思考分析能力,思維都會鈍化。
長期主動去創造,結果卻不同。比如,健身和閱讀,在時間的加持下會帶來正向的改變。階段性,年月周日小時分鐘,不同的顆粒度適合去做不同的事情,這是時間階段性的應用。
比如,春種秋收、白天黑夜晨曦日落,都有著周期性的規律,遵循規律并階段性的投入,才會有好的結果。
目標,時間管理是帶著目標的,不是通過毅力改變、更不是通過雞湯去鞭策,需要帶著目標去做時間分配和管理。
比如,你需要減法不是說今天少吃頓飯、明天多跑兩圈,而是通過把一天時間做好拆解,每周固定運動項目、每天動態飲食和運動,以及一個小周期、一個大周期要達哪類目標,都是貫穿在時間軸里。
知道時間的本質,那么如何踐行并應用呢?
以下7條時間管理實操心得和您分享,從“道”上去領悟,結合“術”上去可以練習,相信你對時間的認知會大有改變。
02 關于時間7條實操心得
1. 分類時間:讓你掌控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操控
從時間體驗感受,可以把時間分5類,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心流時間。
生存時間,大多數人在大部分時間因為能力不足和外部限制,而無法主動選擇,而被動的時間。比如,睡眠時間、吃飯時間、雇傭的時間,對于生存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是我們不得不做。
賺錢時間,通過創造價值長期投入,持續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熱愛去滿足你用戶的需求,也許現在不賺錢,但價值達到一定程度后會賺錢,賺錢時間短期看算是自我投資時間。
好看時間,可以是讓自己形象變得好看、比如做一個發型、長期護膚等,多運動不油膩,正如馮唐提到的中年不做油膩男,這個目標,是需要自己花時間有針對性的去達成。
好玩時間你自己選擇,可用來自由打發的時間。如選擇一場旅行,去參加一場你愛的會展,和老朋友們打一場友誼賽,去夜市街吃最愛的美食等。
心流時間,是一個人全情投入,達到忘我境界的時間。心流時間是系統化,往往是改變自己的開始,清晰的目標、挑戰和能力相匹配的事情,往往更能讓自己進入心流時間。
從事項重要程度上,我們可以把時間分4類,具體如下。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只需要關注事情的兩大屬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 重要緊急的事項,立刻搞定不拖拉。比如,在峰會上演講的ppt,周一例會核心事項總結,周三產品發布會。
- 重要不緊急的事項:可以把任務進行拆解,逐個攻破。比如,3個月內體脂率降到15%內,每周閱讀量保持15小時等,可拆解到不同時段。
- 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請求幫助完成,或者暫時擱淺。比如,每天的用戶激勵活動,臨時的碎片化打斷需求等。
- 不緊急的不重要,放棄。盡量不做,或者少做。比如,刷短視頻、追劇、無意義的會議等。
一旦你掌握時間分類技巧,當你在浪費時間的時候不會懊惱,高效運轉時間的時候不需要鞭策,沉浸深度心流時間的時候也會更幸福。掌握緊急重要的分類,我們對事情將更具掌控感,不會被事情拖著走。
重要緊急的事情長期做,盡量減少,比如,減少,閱讀,是長期目標不動搖。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優先做,排列順序,分清主次。緊急不重要的事情,授權給別人做。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盡量不做。
2. 記錄時間: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則
柳比歇夫記錄時間,有3個目的。
第一計算成本;第二規劃總結;第三活在當下。
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最大的好處,是讓原本不可量化,沒發數據化的事情給量化了,一天、一周、一年都能清晰可見我們的時間花在了哪里,如果你以為的沉迷于好玩時間、或者生存時間,大概是是很難有所改變和突破自己。
時間在哪,成就就在哪。
如今很多工具可統計我們每日每周時間使用記錄,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想要什么,再看看自己的時間是否投入到想要的模塊。
周期性的統計,把時間當成一面鏡子,可以不斷矯正前行之路,達成我不同時間段的周期性目標。
在再一次記錄、統計、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會清晰的看到哪些是重要的工作,哪些時間被高效利用,哪些時間被浪費揮霍,并且找到20%重要的事情。聚焦80%的精力到這些事項。
長期如此,高效率就慢慢凸顯,你會掌控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推著走。
3. 分配時間:人生均衡發展的8個方向
人們總在渴望成功,渴望幸福的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呢?
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但是從個人出發無非是這8個方向上的動態平衡,我們在時間投入精力分配也需要做到均衡。
有的人是工作狂,在家庭上卻不幸福;有的人家庭美滿,卻被健康悶頭敲下一棒。時間分配是有技巧,看下面這張圖,我們每天在下面這八件事情上長期投入時間,日積月累,一定會得到一個圓滿的人生。
- 事業,長期可堅持可踐行、并熱愛的事,不一定是為了錢可能是為了信仰、為了某個夢想,畢竟工作事業是會貫穿到我們80%的時光。
- 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后面的一切。健康的身體需要用心經營,比如長期保持適量的運動,在睡眠上遵循8小時黃金定律。
- 家庭,家庭同樣需要用心經營,如每周固定時間和父母視頻一次,每天和愛人30分鐘的溝通和傾聽,每周末會抽出固定時間陪伴孩子。
- 人脈,什么叫人脈?不是你的通訊錄里有某個好友,而是你有事情人們樂意主動去幫助你,人脈是時間的果實,從認識、熟悉、到信任都需要時間沉淀和用心經營。
- 理財,人只有在有經濟保證的前提下才能有安全感,才能提升幸福感。資產配比上,我們需要花時間去研究,時間投入越多,越能讓我們避免成為資本的韭菜。
- 學習,毋庸置疑終身學習不止口號而是讓我們內心豐盈的根基,一個樂于花時間學習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工作事業心態認知都會穩固上升。
- 休閑,讓緊張的神經得以放松,正如第一部分提到的好玩時間,刷個抖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秋游、和三五好友把酒言歡的時間,都是不可缺少。
- 心靈,每天可以靜坐十分鐘,什么都不想,保持心靈的空杯心態,固定冥想讓大腦做減法,正如第一部分里提到的“心流時間”,會讓內心更篤定、更愉悅。
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財富穩定,人脈豐富,從來沒有捷徑,需要用心經營,保持動態均衡。
當你發現最近工作太忙,和家人陪伴少了, 需及時調整多一些陪伴。人生贏家,從來不是單一方面成就多大,而是在你的價值觀里做到時間均衡。
4. 切割時間:細分顆粒度番茄鐘
番茄鐘,最大的好處是提升我們的專注力,變被動為主動,讓我們掌控時間的好方法。
俞敏洪演講提到,自己把時間精確到每一個15分鐘,吃飯、午休、甚至顧客拜訪他都會切割成相對15分鐘,有指標的引導會割舍掉無用的冗余,變得更高效。有精確的顆粒度,心中始終有個意念不把時間浪費在不該浪費的人和事情上。
比爾?蓋茨和馬斯克把計劃精確到5分鐘,他的一天,可能抵不做時間管理人的一周、一月、一年,甚至一生。
計劃精確到5分鐘,無形之中施加壓力,利用好每一個5分鐘。番茄鐘還有一個好處,有進度條無形在提醒我們任務進展。
回到番茄鐘,番茄鐘第一步,不是拿出番茄鐘或者計時器來設定時間,而是在任務開展之前做一個計劃,明確工作或學習的目標和方向。
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大致估計完成任務需要花費的時間,去設定番茄鐘,可能5分鐘、可能25分鐘,因人因事而異,核心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專注、更高效。番茄鐘在分割時間的同時,讓我們在指定時段里注意力更集中,猶如設立階段性目標,無形提高效率。
番茄鐘,能培養我們在固定時段只做一件事情的習慣。減少切換,完成一個番茄鐘的時候,拒絕那些緊急不重要事項,長此下去你對時間的掌控感會越來越好,一天抵一周的感覺。
5. 聚焦時間:艾維利時間管理
曾國藩說:“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意思說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我根本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我不能讓它雜亂,需要做什么就專心做什么;當這件事情過去了不留戀它。
信息冗余時代,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充斥著我們的大腦,都知道要聚焦到重要的事情,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我們快速聚焦重點事項呢?艾維·利時間管理法,幫助我們完成每一天的小目標。
永遠要先做最主要的事情,先做高價值的事情。艾維·利時間管理法兩個重要原則,第一,先解決最重要的問題;第二,每次只解決一個問題。
艾維·利時間管理法具體步驟如下。
- 第一步: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 第二步:用數字標明每件事的重要性次序
- 第三步: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做第一項,直至完成或達到要求
- 第四步:然后再開始依次完成……
- 第五步:每天都要這樣做,養成習慣
其實艾維利時間管理就是在踐行要事第一原則,讓我們在每個時段都能抓重點,如:今年、本月、本周、當天要事是什么,按優先級依次去處理。而非被緊急、瑣碎事項帶著走。
6. 管理時間:GTD打破拖延,永葆活力
GTD,就是 Get things done 的縮寫,是目前最全面、最系統、最廣泛使用的時間管理方法。
你有一個想做的事情,立刻把它記下來,記下來之后就扔掉。如果這件事你能在5分鐘之內立刻解決,那就馬上處理,如果不能,就放到“收藏夾”,這種方法能很好地幫我們破解拖延癥。記錄清零不斷反復的過程,就是我們變得強大的過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以下5種方法。
- 第一步,收集。將大腦清空,把所有的雜事放入收集籃。記錄大大小小的點滴,把事情從大腦里清理出來。
- 第二步,處理。對雜事進行加工,找到下一步行動。能馬上處理的就實時處理,不能處理的,列出截點分時段處理,把任務分類。
- 第三步,計劃。將加工好的雜事放入你自己的清單系統內,做到各就各位。形成項目、計劃、甘特圖進度表,鞭策自己沿著按照時間推進。
- 第四步,執行。利用你的清單以及標簽,在合適的時間、環境做適合的事情。比如5分鐘,30分鐘,1小時,半天分別能做什么事。
- 第五步,回顧。用PDCA循環法對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進行回顧,去分析規定時間是否完成目標,依次不斷調整。
在掌握GTD時間管理之前,我們可能有個誤區認為時間是擠出來、省出來的,其實不然,時間是高效管理而來的。
而管理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自我,時間流動的時候我們也在前行。定期清空你的大腦內存,把任何任務和項目具體成行動,執行并且回顧。依次循環,你的大腦將有條不紊的清空,注入活力。
03 最后的話
人生,不過匆匆1000個月左右,每年不過365天,每天不過1440分鐘。在公平的時間軸里,如何活出真我,是需要思考并行動??赐晟厦?條時間管理法則,如果不刻意練習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終究是不會改變。
時間,很難被管理,唯一能管理的是自己。時間管理,終其本質是目標。顆粒度也好、GTD也好、聚焦也好,都是通過時間落實到具體目標和事項。
時間在哪,成就就在哪。一個成天在消耗時間的人,卻想著改變是不現實;一個成天在創造和管理時間的人,拉長周期來看一定會在慢慢改變。從記錄開始,去管理我們的注意力,去實現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去塑造、去遇見一個未知的自己。
專欄作家
鄭火火,公眾號:炏的黑匣子(zydsgj),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從事母嬰消費品多年,致力于做一名懂用戶的產品人。專注用戶研究、行為分析、消費者心理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如何高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是每一個職場人面臨的亙古不變的問題,感謝分享。
有啟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