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產品界的真正王者?AI產品經理對決普通產品經理!
不同類型的產品經理可能有著不同的工作內容,那么,AI產品經理和普通產品經理之間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責、技能要求等方面,存在著哪些具體差異?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進行了總結和梳理,一起來看看吧。
一、工作內容的差異
1. AI產品經理
1)數據驅動
- 深入數據的核心:AI PM不僅僅是看數據,他們需要深入到數據的核心,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例如,在推薦系統中,用戶的點擊率、停留時間和轉化率都是重要的指標,但AI PM需要進一步分析,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和行為模式。
- 與數據科學家的合作:AI PM需要與數據科學家緊密合作,共同確定數據的收集方法、數據的處理流程和分析方法。這需要AI PM具備一定的數據知識,能夠與數據科學家進行深入的交流。
- 數據的完整性和質量:數據的完整性和質量是AI產品成功的關鍵。AI PM需要確保數據的來源可靠,數據的處理過程沒有偏見,數據的分析方法是科學的。
2)模型迭代
- 不斷的試錯:AI產品的迭代往往伴隨著不斷的試錯。AI PM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地優化模型,測試新的算法,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
- 與工程師的合作:模型的實現需要工程師的支持。AI PM需要與工程師緊密合作,確保模型的實現與設計相符,同時也要考慮到實際的技術限制。
- 用戶反饋的重要性:模型的優化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需要考慮到用戶的反饋。AI PM需要收集用戶的反饋,了解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根據反饋進行調整。
3)風險管理
- 倫理問題:AI產品可能會帶來倫理問題,例如面部識別技術可能會侵犯用戶的隱私。AI PM需要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確保產品在倫理上是可接受的。
- 隱私保護:隱私保護是AI產品的重要問題。AI PM需要確保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都符合隱私法規,保護用戶的隱私。
- 技術風險:AI產品還可能帶來技術風險,例如模型的偏見、誤判等。AI PM需要對這些風險有所了解,并采取措施進行管理。
2. 普通產品經理
2)用戶需求
- 深入市場調研:傳統的PM需要深入市場,與用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這需要PM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觀察力,能夠從用戶的話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 用戶畫像的建立:了解用戶的痛點和需求后,PM需要建立用戶畫像,明確目標用戶的特點和需求,為產品的設計提供指導。
- 需求的優先級:用戶的需求往往是多樣的,PM需要確定需求的優先級,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
2)產品設計
- 與設計師的合作:產品的設計需要與設計師緊密合作。PM需要明確產品的設計目標,與設計師共同確定設計方案。
- 用戶體驗的重要性:產品的成功往往取決于用戶體驗。PM需要關注產品的每一個細節,確保產品的用戶體驗達到最佳。
- 迭代與優化:產品的設計并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迭代和優化。PM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不斷地改進產品,滿足用戶的期望。
3)項目管理
- 項目的進度控制:PM需要控制項目的進度,確保產品按時上線。這需要PM具備一定的項目管理知識,能夠合理分配資源,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 風險管理:項目在進行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風險,例如技術難題、資源不足等。PM需要對這些風險有所了解,并采取措施進行管理。
- 團隊合作:項目的成功需要團隊的合作。PM需要與團隊成員建立良好的關系,確保團隊的合作和溝通。
二、技能要求的差異
1. AI產品經理
1)技術背景
- 算法理解:AI PM不僅需要知道模型如何工作,更要理解背后的算法邏輯。例如,在使用深度學習模型時,了解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是至關重要的。
- 編程能力:盡管AI PM不需要像工程師那樣編寫大量代碼,但基本的編程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與技術團隊溝通,甚至在必要時進行簡單的原型驗證。
- 技術趨勢敏感度:AI領域的技術迅速發展,AI PM需要持續關注新的技術趨勢,如強化學習、生成對抗網絡等,以確保產品始終保持競爭力。
2)數據分析
- 工具熟練度:如Python的pandas、R或SQL等數據處理工具,能夠幫助AI PM快速分析數據,提取關鍵信息。
- 統計學基礎:從數據中提取有意義的結論需要統計學的知識。例如,A/B測試、假設檢驗等都是AI PM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 數據可視化:將復雜的數據以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數據,這需要AI PM掌握如Tableau、PowerBI等數據可視化工具。
3)跨部門合作
- 溝通橋梁:AI PM往往扮演著技術團隊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橋梁角色,需要有強大的溝通和協調能力。
- 項目管理:與數據科學家、工程師和設計師合作,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這需要AI PM具備一定的項目管理技能。
- 沖突調解:在跨部門合作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和觀點,AI PM需要有能力調解這些沖突,確保團隊的合作和諧。
2. 普通產品經理
1)溝通能力
- 需求溝通:PM需要與用戶、團隊成員甚至高層管理進行溝通,確保產品的需求被準確地傳達和理解。
- 團隊協作:PM需要與設計、開發、市場等多個部門合作,這需要他們具備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
- 說服力:在推進項目時,PM可能需要說服其他部門或高層管理支持自己的決策,這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說服力。
2)市場分析
- 競品分析: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特點、優勢和劣勢,可以幫助PM確定自己產品的定位和策略。
- 行業趨勢: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變化,可以幫助PM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提前做好準備。
- 用戶行為分析:通過對用戶行為的分析,PM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痛點,為產品的優化提供方向。
3)用戶體驗
- 設計原則:PM需要了解設計的基本原則,如一致性、簡潔性等,確保產品的設計滿足用戶的期望。
- 用戶反饋:收集和分析用戶的反饋,是PM優化產品的重要依據。
- 交互設計:雖然PM不需要像設計師那樣進行交互設計,但他們需要了解交互設計的基本原則,確保產品的交互設計滿足用戶的需求。
三、職責的差異
1. AI產品經理
1)模型優化
- 實驗設計與驗證:AI PM不僅要關心模型的效果,還要設計有效的實驗來驗證模型的效果。這可能涉及到A/B測試、多臂老虎機策略等復雜的實驗設計方法。
- 持續學習與調整:隨著數據的增加和環境的變化,模型可能會出現退化。AI PM需要持續監控模型的表現,根據新的數據和反饋進行調整。
- 與研發團隊的深度合作:模型的優化不僅是算法的問題,還涉及到工程實現、系統穩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AI PM需要與研發團隊深度合作,確保模型的穩定運行。
2)數據管理
- 數據鏈路的完整性:從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到應用,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到數據的質量。AI PM需要確保數據鏈路的完整性,避免數據丟失、錯誤等問題。
- 數據安全與合規:隨著數據隱私法規的日益嚴格,AI PM需要確保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都符合相關法規,避免法律風險。
- 數據的價值挖掘:數據不僅僅是模型的輸入,還包含了大量的商業價值。AI PM需要挖掘數據的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3)風險控制
- 技術風險的識別與應對:AI產品可能會因為模型的誤判、系統的不穩定等問題導致技術風險。AI PM需要及時識別這些風險,并采取措施進行應對。
- 倫理與社會責任:AI產品可能會帶來倫理問題,如算法偏見、隱私泄露等。AI PM需要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確保產品在倫理上是可接受的,同時承擔起社會責任。
- 與公關與法務的合作:當AI產品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質疑。AI PM需要與公關和法務部門合作,妥善處理這些問題,維護企業的形象和聲譽。
2. 普通產品經理
1)需求管理
- 需求的深度挖掘:PM不僅要收集用戶的需求,還要深入挖掘需求背后的原因,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和動機。
- 需求的變化與調整: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PM需要持續關注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策略。
- 與銷售與市場的合作:銷售和市場部門是PM了解市場和用戶需求的重要途徑。PM需要與他們緊密合作,共同確定產品的方向和策略。
2)項目進度
- 項目的里程碑與關鍵節點:PM需要明確項目的里程碑和關鍵節點,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 資源的分配與調整:項目的進度可能會受到資源的限制。PM需要合理分配資源,確保關鍵任務的完成。
- 風險的預測與應對:項目在進行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風險,如技術難題、資源不足等。PM需要提前預測這些風險,并制定應對策略。
3)市場推廣
- 產品的定位與策略:PM需要明確產品的定位,制定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
- 與市場與銷售的深度合作:市場推廣的成功需要市場和銷售部門的支持。PM需要與他們深度合作,確保產品的市場推廣效果。
- 用戶反饋與市場調整:市場推廣的過程中,PM需要收集用戶的反饋,根據反饋調整市場策略,確保產品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
專欄作家
言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悉尼大學的IT & itm雙學位碩士;始終關注AI與各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AI如何賦能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評論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