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級到底在升什么

0 評論 1186 瀏覽 10 收藏 13 分鐘

在平時的營銷活動中,我們最長聽見的就是“品牌升級”這個說法。一個品牌動不動就升級裝修,然后看起來更加高大上了。但不是所有的品牌升級都是如此。這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品牌升級的四個方面:戰略、產品、視覺、體驗,到底都有那些內容?一起來看看。

最近和很多小伙伴聊天,聊到有關品牌升級時常會對有些內容起沖突有誤解,很多人認為品牌升級就是升級視覺、Vi、logo、超級符號等,但其實站在設計的角度也沒有錯,屁股決定腦袋,作為設計的一端確實主要考慮的是這方面的內容;但目前例如很多UI崗位的JD都會要求對用戶體驗或開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前后環節不要求精通,但得懂;說到品牌升級你得知道為什么升級,為什么調整品牌色,不深入到其他環節或了解業務,是很難貼近用戶設計喜聞樂見的內容的。

在品牌產品的升級能夠主動去推動業務真的棒,但一定要知道升級的契機不單單是設計層面的推動,設計團隊內部驅動升級其實比較少見,更多的是產品,戰略,或用戶的驅動

一、升的是戰略

品牌或產品的戰略轉型往往是由于內部或者外部的關系促使的,決策者為謀求長遠發展主動或被動轉型,做出產品或品牌戰略方向的調整;

品牌內部戰略的改變就不得不提到facebook了,在2004年,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同學一起創立了facebook,到2020年擁有全球總共超過28億+的用戶,再到2021年Facebook宣布將公司名稱更改為Meta,all in元宇宙(雖然到現在虧損嚴重)

以及20年爆出驚天大雷的瑞幸咖啡,因為巨大的財務問題出現了嚴重的信用危機,本以為會破產清算的瑞幸卻柳暗花明,營銷數據不斷攀升,在這其中也正是內部戰略決策的到位:求真務實,模式跟新,營銷創新,尤其近兩年品牌營銷的各種代言和IP跨界聯名的手段可謂是瑞幸連創新高的一大助力(可太喜歡了)

二、升的是產品

這里以某品牌的slogan為例,在很早以前的抖音的slogan:讓崇拜從這里開始;當時的用戶主要來自一二線年輕群體,定位為年輕人的潮流社區的概念,直到18年的新slogan:記錄美好生活;這也是用戶群體迅速增長,越來越多其他年齡階段城市的涌入平臺,而追求美好記錄美好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向往與沖動~(用戶的變化促使品牌升級)

前段時間聽的一個播客,是早期藝龍旅行的設計總監,起初藝龍這個產品的全名為:藝龍旅行;隨著用戶知名度越來越高,就更名為藝龍,但隨著出行類的app逐漸興起搶占了很多的用戶;藝龍單純從名字上來說與旅行的貼合度不高,則又更名為藝龍旅行,讓用戶更直觀的知道產品屬性,便于傳播(這便是產品為了應對市場在不斷做出升級和調整)

在如今不管哪一個行業都有著非常多的品牌,競爭異常激烈,想要突出重圍,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外,差異化競爭成了非常好的競爭手段;你做男裝中式賽道,我就做日系賽道,你做日系,我就做工裝,你做工裝,我就做工裝兒童,你做工裝兒童,我就工裝配飾賽道(當然,賽道越細分就越要有精準客戶)現如今很多小而美的垂直細分賽道也是非常吃香的,對方有先發優勢后你想要超過需要付出的成本就得翻番了,主打的是就錯位競爭,發揮產品自身優勢(這也確實需要品牌在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在不斷探索和反饋中升級完善)

三、升的是視覺

現在我們對于外賣的統一認知就是餓美了(美團&餓了么),黃色和藍色的品牌色也深入人心,但如果你是比較早期的美團用戶(得四年前了)美團app的品牌色是偏青藍色的,到2019年的時候有一個挺出名的營銷事件“美團黃了”,當時你更新app打開后會看到一個開屏廣告“新色彩,更精彩”,這一次做的視覺更新也十分的徹底,從線上產品的UI視覺到線下的物料周邊外面小哥服飾等全平臺的統一升級,就連美團在18年收購的摩拜單車也全黃了

以及之后21年末美團對于logo的升級,由一只奮力奔跑的袋鼠升級簡化為一個可愛的袋鼠頭(1是扁平簡化可愛風格的流行;2是現如今美團以深入人心,不再需要奔跑袋鼠等速度關聯性來詮釋品牌)

所以在設計師層面來說,一個產品或品牌的升級可包含的不僅是VI,海報宣發等,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或vi也只是起到規范和指導作用,后面才是大頭;你可以記住這樣一句話:品牌是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而你作為設計師如何讓用戶在每一個品牌觸點中感受你的品牌十分重要,當你對一個品牌有這樣一個責任感后,你就會清楚品牌內容的調整和搭建是全方位的,遺漏或隨意都是對品牌資產的損害。

當然大的產品品牌升級作為“S”級項目不常見的,但小的品牌升級和優化卻不少見,這里可能分為協同方(外部)驅動,或設計部門(內部)驅動,例如在一個較完整的設計團隊中基本年初會對該年度的設計風格做一個定調升級,這種就屬于內部自發的品牌升級點;由于設計部門會比較少的接觸業務,不清楚在不同場景中實際落地后的使用效果,那么在業務方在業務流程中使用品牌內容時一定會產生好或者不好的反饋,設計部門通過收集反饋進行內容的優化升級,這種就屬于外部驅動的一種。

四、升的是體驗

體驗一詞我早期理解起來感覺很高級但也很空虛,這種摸不著的感覺該怎么設計?

在去年我與一位朋友聊天,他是某同城家政線下店的員工,然后訴苦說最近公司培訓需要練習統一規范化的話術來與客戶交流,細聊發現線下門店中從用戶入店到出店的所有路徑、流程、話術、服務標準等都是規范化的,經過嚴謹的設計;用戶對于品牌的每一個觸點接觸就一定程度決定了對于品牌的印象,這不就是用戶體驗設計嘛~

在線下服務性的體驗設計中海底撈當然算一個,但我想舉個新加坡酒店的例子:在新加坡的有些酒店只要你辦理過1次入住,那下一次你再入住前臺就會詢問你:您需要住兩個月前同樣的一個房間號嘛?以及如果你近幾年沒有去過酒店,官方還會致電:您很久沒來了,我們都十分的想您,您的房間隨時給您留著……這種十分暖心的線下體驗也給酒店帶來了很多的回頭客

以及宜家的線下門店通過峰終定律來拿捏用戶,超便宜的甜筒可被稱為宜家“三寶”之一,時不時給的小驚喜真是不著痕跡地操控顧客購買行為

線下的體驗很好,但線上的更加無微不至,線上的用戶體驗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體驗過,404空狀態緩解不適的有趣頁面,暖心的文案,永不遲到的生日祝福,驚喜彩蛋,有趣IP形象的互動融入,都在助力產品,期望能給用戶帶來最好的體驗

體驗的優化同樣也是全方位的,盡可能全方位的給用戶帶來最好的體驗,從線上到線下,從首頁到到轉化……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通過產品不斷地迭代升級,在反饋和優化中一步步地打造完善

五、最后

品牌升級的本質是更新消費者心中對于品牌的認知,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品牌資產,且絕不是單純的某一環節的升級,是一套涉及全流程的體系化的行為,切記不能本末倒置,為了升級而升級,不可否認確實存在設計驅動的產品,但絕大多數的產品一定是以產品為核心,產品是1,設計,營銷,推廣是0,在UGC時代,任何人都可以對你的產品做出評價,用戶也是創造品牌的一員。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1164519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79290.html

https://www.digitaling.com/projects/187536.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338172

http://www.earth-fresh.com/ucd/5723609.html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f67321007218c5def67b375?

本文由 @元旦AIG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