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公益平臺產品規劃和長遠設想
公益,是每個平臺都看重的一個版塊,那么該如何對公益平臺進行產品規劃?作者以美團公益平臺為例,對美團公益信息平臺進行現狀調研和分析,并提出進一步的產品規劃和可能的未來設想。
一、背景說明
從產品視角,對美團公益信息平臺進行現狀調研和分析,并提出進一步的產品規劃和可能的未來設想。
版本號:美團V12.7.402 (我的-美團公益)
體驗設備:iPhone X 15.6
二、產品現狀分析
以用戶視角,沿著用戶體驗的大流程,調研整個產品的各個模塊,包含:用戶項目瀏覽、捐贈行為前中后、個人賬戶數據、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整個平臺服務能力等4個模塊,以已明確產品的現狀情況。
2.1 項目流
目前的美團公益平臺首頁是“公益動態”,主打自營的美團鄉村兒童操場的項目,其次是項目的單列流呈現,用戶上滑瀏覽,并可查看圖文詳情,有快捷的捐贈入口。
單列流:圖文的card形式,畫面豐富且信息多。兩種card類型,分別是2:1的節奏出現;
封面圖文:包含了:基金會icon、名稱、項目屬性、項目進度、執行情況、圖片展示2~3張、捐贈對象等;
點贊:點贊數量和點贊操作等;
捐贈入口:點擊進入到詳情頁;
- 如已結束不可點擊;
- 美團鄉村操場項目,點擊直接喚起捐贈數量選擇和支付界面,用戶捐贈路徑短,可提高轉化率;
詳情描述:圖片描述、標題、屬性、捐贈動態;
項目進展:籌款情況、捐贈記錄(用戶/金額/時間)、項目執行公示信息、善款使用進展公示;
用戶留言:用戶昵稱、留言詳情、時間,可查看更多;
機構信息:募捐時間、地點、受益人、活動負責人、聯系方式、成本統計、用途、剩余款處理、發票說明、備案號。
項目展示直接高效、詳情頁的內容很豐富,可查看更多詳細的內容,給人信賴和安心感。
2.2 捐贈流
捐獻模塊,主要分美團自營項目和三方組織項目,支付流程有差異。
捐贈入口:
- 首頁動態、詳情頁、快捷入口
- 月捐和單次捐贈
規格選擇:
- 按照捐贈數量選擇
- 按照捐贈金額選擇
支付流:
- 美團支付,綁定銀行卡
- 微信支付,跳第三方
支付結果反饋:
- 成功
- 失敗
連續月捐模式:
- 簽署自動扣費協議
- 執行每月自動扣費動作
捐贈入口清晰,流程順暢,交易里路程短。
2.3 賬戶流
個人賬戶的數據,主要記錄已發生的行為,包括證書、金額、次數等,同時可查看捐款的去向,是基礎數據的展示。
- 捐獻證書:有公章,有公信力,可分享和保存;
- 捐獻金額:強調展示,有成就感;
- 捐獻次數:輔助展示;
- 捐款追蹤:持續獲得善行的反饋,引導用戶關注公益項目;
- 捐款票據:合規化行為呈現;
- 月捐數據:強調展示,引導用戶參與。
2.4 平臺能力
2.5 分析小結
- 整體是一個信息展示、促成捐贈的信息平臺;
- 流程完善、路徑短、簡單直接;
- 多方用戶互動連接相對弱;
- 價值驅動較弱,善意激發相對弱,產品理念傳遞可進一步加強。
通過產品分析,發現公益平臺,其實一個通過展示公益項目,引導用戶參與善行,并對善行進行反饋的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主要有三類角色互動。公益組織提供項目,用戶參與并捐款,資助對象受益并反饋感恩。
接下來,我主要分析這三者在平臺的互動流轉關系,為產品新的規劃設想打下基礎,也是產品策略的落腳點和基本面。
三、用戶互動流轉關系剖析
用戶、公益組織和資助對象是平臺生態的服務對象。在美團公益平臺,形成了一個三角互動模型。其中公益組織是項目開展前提,用戶參與是項目成交主體,資助對象雖然份量較小,確實不可忽略的角色。
- 參與用戶:個人/商家/團體……
- 公益組織:三方基金會、民間公益團體、美團公益……
- 資助對象:兒童/個人、機構/團體、家庭/村落……
以上三者和公益平臺有雙向互動和訴求,并且,三者之間,互相有依賴和依存關系。對這三者的分析,主要在于定位用戶訴求,以此挖掘需求,并制定產品策略。
3.1 平臺&用戶
- 平臺是用戶參與公益的鏈接,是參與的路徑;
- 同時,用戶希望從平臺獲得善行后的反饋和激勵。
3.2 平臺&公益組織
- 平臺是公益組織項目展示和信息聚合分發的地方,有效幫助信息觸達目標人群;
- 公益組織的項目是平臺的重要信息源,是促成交易的前提。
3.3 平臺&資助對象
- 對于資助對象而言,平臺是他們獲得捐贈、愛心、幫助的重要陣地,也是重要的渠道和方法,能最大限度滿足多地域多層次的不同資助需求;
- 那么,平臺也是資助對象們表達感謝、回饋社會的重要途徑和鏈接方式。
3.4 三方雙向互動
在平臺上互動互助的三方,他們之間也存在著互動關系。
1、用戶&公益組織之間
- 資質正規合法
- 用戶規模推動項目落地
- 可視化可追蹤
- ……
2、用戶&資助對象之間
- 獲得正向反饋
- 善行的力量
- 心靈的滋養
- ……
3、自助對象&公益組織之間
- 企業責任
- 社會榮譽
- 影響力
- 源動力
- ……
3.5 三者在平臺的互動模型圖
綜上分析,得出的公益平臺用戶互動流轉關系。
四、不同視角下的產品策略
基于不同用戶主體需求的產品化,平臺能力建設的方向,以及可能的產品策略點。
4.1 用戶視角側
對C端用戶而言,產生善行念頭,實際參與到善行項目,并捐款的行為,更多的是情感主導的,沒有太多功利想法。
那么,從用戶視角出發,產品的設計,主要考慮體現個人公益價值、成長值、成就感、個人境界提升,還有感動等,打造一條用戶持續投入,深入參與的機制,滲透為價值觀的一部分。
根據用戶不同的心理層次,設計一條持續進階的路線,引導更多用戶參與到公益項目中來。具體可落地的產品策略包含:提升參與率的策略、善行可量化的策略、榮譽成就可視化的策略、持續激勵機制化的策略、價值分享外顯化的策略等。
提升參與率:
- 門檻低學習成本低
- 分類選擇
- 習慣養成
- 智能推薦
- ……
善行可量化:
- 累計捐贈***次、
- 累計捐贈***元、
- 累計捐贈***個對象、
- 產生了**的效益
- 收獲**點贊和表揚
榮譽成就可視化:
- 點亮勛章體系
- 榮譽證書up儀式感
- 溫暖感謝留言墻
- 特殊榮譽標識
- ……
持續激勵機制化:
- 境界提升路徑設計
- 行善地圖足跡
- 積分獎勵貨幣化
- 品行得分社會化應用
- ……
價值分享外顯化:
- 行善心得分享
- 社區圖文
- 短視頻feed流
- IP觀點輸出
- ……
4.2 公益組織視角側
公益組織和三方單位,是公益項目的發起者、執行者,主要需要展現公益項目,并引導用戶參與募捐活動,實時同步反饋項目進展和落地情況。同時還需要展示組織的資質、合規性、合法性、社會影響力等。以此帶動更多用戶持續參與公益行動,并不斷優化公益形式,打造更多連接、互動和反饋。
具體可落地的產品策略包含:體現項目管理能力的策略、展示組織資質的產品策略、打造影響力的產品策略和方法。
項目管理:
- 項目發起/執行/完結
- 項目里程碑
- 項目流程
- 項目收益
組織資質:
- 企業資質展示
- 專業人士輸出
- 公益觀點傳遞
- 平臺實力&法規
影響力:
- 愛的傳遞
- 科技的加持
- 媒體影響力
4.3 資助對象視角側
被自助的,切實獲得幫助的受益人,不應該是幕后的隱形人,需要真實、鮮活。并且給予充分的反饋,讓人們的善行有可量化的、可視化的效果,并且能持續產生影響力和精神滋養,持續為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動提供動力和信心。
具體可落地的產品策略包含:展示受益人現活生動的產品策略和功能、受益人表達感謝和成長的模塊化功能設計等。
真實鮮活生動:
- 資助對象回訪
- 感謝感恩反饋
- 圖文視頻等方式
- 面對面
感謝&成長:
- 善行的結果外化
- 項目的迭代
- 問題修復
4.4 策略小結
不同視角下的,產品策略點匯總圖:
五、多方互動的產品架構
多方視角下的產品策略在架構層由外向內,主要分為:用戶層、產品移動端、產品服務端、以及底層的技術層面支持,側面需要數據層的支持。
用戶層:平臺的主要用戶包含:
- 作為用戶的個人和團體用戶;
- 作為項目發起和執行方的公益組織、社會組織等;
- 作為資助對象的受益人。
移動端:主要分為三大塊的能力搭建,分別服務三類用戶,并且互相產生交互,包含:
- 面向用戶的公益產品體系、公益數據、榮譽體系、激勵體系、公益社區等;
- 面向公益組織的公益之行體系、組織能力、影響力等;
- 面向受益人對象的公益反饋體系等。
- 具體的產品功能點講架構圖。
服務端:為了實現公益平臺的c端能力,服務端的主要能力模塊有:
- 用戶管理和用戶畫像
- 項目管理
- 事件管理
- 訂單管理
- 數據看版
- 勛章生成/分發/機制
- 內容審核/管理
- 營銷/活動管理
- 積分管理
- 激勵數據管理
- 通用設置等
- 技術層:技術側的支持主要涉及三方服務、云平臺、數據安全等。
- 數據層:數據側需要做到數據收集、分析、治理和監控,并且應用到產品,產生價值。
六、長遠設想
美團公益平臺未來長期設想,一個前提點,一個立足點。
- 前提點:「美團公益」平臺的戰略定位,重要程度等。
- 立足點:美團產品生態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互動,數據融合,多方支持,達成共識。
設想邏輯分三步走:
第一步:場景化流量匯聚
策略:公域私域用戶 → 進入美團生態 → 篩選過濾/場景匹配 → 美團公益
美團已有的或者潛在的用戶分散在公海和似海,這一部分的用戶在各類生活場景中,通
過美團生態產品的使用,逐步過濾,進入到美團的體系,并且,在場景中切入美團公益平臺的信息和項目,讓用戶轉化成公益用戶。
第二步:平臺用戶運營
策略: 美團公益用戶管理、留存和分析,并進一步社會化應用;
進入到公益平臺的用戶,首先需要進行分析,標簽化處理,并形成獨特的用戶畫像。其次,需要進行分群和分組的個性化精細化運營。再次,還需要對運營的活動結果,即用戶的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并進一步聚合數據進行數據過濾,最終達到數據沉淀和互通的程度。
那么,這個時候,用戶數據可進行社會化的應用了,可產生更多個人和社會價值。
第三步:系統生態反哺互動
策略: 用戶效益反哺美團生態用戶群體,經濟&社會效益反哺生態和產品。
以上長遠的設想,需要美團集團的服務端和事務端的支持。
服務支持包含:業務后臺、運營系統、中臺服務、技術服務、數據服務、三方服務、云平臺、數據安全;
事務支持包含:監控&運維、財務/法務、內審/內控、人力/行政。
七、總結
本文從從美團公益平臺的現狀出發進行研究,并重點剖析了平臺的三方用戶(捐贈用戶、公益組織、資助對象)雙向的互動流轉關系,洞察出三方不同訴求和價值歸屬。以此為基礎,研究并規劃了不同視角下的產品策略和功能點,還繪制了可落地的產品架構圖。最后,將產品放在集團生態內,大膽設想了長遠的產品策略。
本文內容原創,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學習交流,希望對研究該領域產品的同行有啟發。
作者:Echo小姐,公眾號:產品經理的邏輯與審美
本文由 @Echo小姐的產品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