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轉型:技術和業務的“雙向奔赴”

0 評論 1402 瀏覽 11 收藏 9 分鐘

隨著企業的數字化發展,關注的重點也在不斷變化,如今他們更關注的點開始轉向了ROI和實際的落地效果。作者結合自己近一年在做企業數字化轉型實際項目時的真實感受,與大家分享技術和業務的『雙向奔赴』,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之后,數字化正面臨「線上和線下新平衡的磨合期,」而數字平臺的穩定器作用更加凸顯?!?/p>

以上內容是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在2023年騰訊最新發布的《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2023:未來產業發展指數》報告中發布的關鍵內容。

我在做企業數字化轉型咨詢的過程中,我發現企業更加務實和接地氣,不再只聽信高大上的概念,也不再只聽哪些虛假的繁榮的數字,更關注的點開始轉向了ROI和實際的落地效果,這是好的現象。

今天分享給大家講到的:技術和業務的『雙向奔赴』,也是最近一年在做企業數字化轉型實際項目時的真實感受,分享給大家。

一、講給產品經理

我呼吁產品經理或者數字產品經理,從純線上的數字化設計的思維,轉向”業務賦能思維”,把自己的定位從所謂的”專業人士”轉變為“業務賦能者”或者“”業務操盤手”,業務與技術越早雙向奔赴,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效果越容易實現。

同時,技術人員千萬不要做成“偽專業人士”。我理解的,真正的專業人士,能利用專業能力找到問題的最優解,其為真專業。如果為了專業而專業,但是無法解決問題,或者用特別高的成本解決小問題,甚至是高成本帶來了負向價值,這樣的“專業人士”還是少一些為好。

比如程序員,你的架構能力再厲害,但是沒有用合適的技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并不能稱之為專業;比如產品經理,你有上千萬日活的平臺運營的經驗,最終設計的平臺無法讓業務一線順滑的運行,縱使有過往再輝煌過往,此時也不能稱之為專業。

所以,產品經理重視與業務人員的合作和配合,讓自己鉆進業務流程中,去感受真實的業務發生,用合理的技能賦能業務,才是現在數字產品經理真正需要關注的方向;

二、講給業務負責人

我同樣呼吁業務負責人,讓自己擁有“數字化”sense,你不需要懂技術,也不需要懂專業的數字化平臺的設計流程,但是你需要了解數字化能力能支持什么;數字化能帶來你手里資源的哪些賦能,以及,如何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實現數倍的效率提升。

現在的chatGPT都已經在不斷的被自己革新,新的工作方式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持續了解最新的數字化的工具和能力,持續跟進最新的數字化動態,保持最新的sense,是作為業務跟進時代的必備要求之一。

下圖為《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2023:未來產業發展指數》中關于各個行業認為需要學習的數字技能:

三、關于數字化平臺的搭建:以終為始了解如何落地,才知道如何開始

我們給某上市藥企搭建患者數字化平臺,我們在設計1.0版本的方案時,主設計方案框架之所以能快速的得到確認并且在上線后快速落地,就是因為我們前期在設計方案時,調研了企業內部的推廣資源和渠道推廣方式,完全基于業務的需求來搭建的用戶端的功能,不但設計了內部的激勵體系同時設計一個很好的抓手工具,賦能業務一線團隊;業務得到有效的“賦能”,才能保證平臺能正常運營啟動。

有時候,一個平臺背后可能是全國幾千名銷售在支持,所以,數字化平臺的設計真的不再只是C端的用戶運營邏輯以及后臺的B端邏輯,需要考慮實際的業務流程串聯起來,才是能落地的平臺方案。

「可能有人會問,數字化平臺的搭建,我如何才能做到以終為始?」

其實,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可以總結出成熟的方法論, 如果是從0-1的搭建,在初始階段需要經歷:「平臺定位設計-資源能力評估-三端(用戶、業務、平臺)價值設計-主抓手功能設計;」

有了這個標準流程,如果我們需要能通過數字化平臺賦能業務,就能找到了基準線和準則線,不會跑偏。

(如果您需要這個流程的詳細解答,歡迎給我反饋,后續我會持續詳細解釋每個階段的解釋;當然歡迎加微信聊一聊。交流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往往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同背景的思維的碰撞很有可能能快速找到答案。)

如果覺得你的問題很大,不知道怎么描述,或者覺得自己的問題太具體,不太好意思問,那大可不必。我始終相信,任何帶有學習目的的交流都是正向能量的傳遞,也許我們會從完全意想不到的角度各自帶來新的成長~

四、關于數字化轉型下的閉環思維

數字化平臺成功的業務操盤一定是多個小閉環積累出來的。

比如,從大的模型框架中,我們要考慮閉環,比如「用戶的全生命周期的運營需要做到閉環:引流-激活-成交-活躍-防流失-流失召回;」

用戶的畫像定義分類必須是閉環:用金字塔模型解釋就是「哪些是解決你80%業務問題的20%的用戶;」另外的80%的用戶如何達到流量勢能;

業務流程必須是閉環:「數字化平臺與業務的切入點在哪里?動力在哪里?交互價值在哪里?」

商業模式必須是閉環:「最小可盈利模型是否完整?」投入ROI是多少?復制后的天花板在哪里?額外的收獲有哪些?

操作手了解閉環模型越多,在整體設計業務模式時,眼界就越寬,結合自己行業經驗和洞察,可能會走的更遠。

專欄作家

邊亞南,微信公眾號:邊亞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華秉科技產品合伙人,IT東方會副秘書長,北京理工研究生,《數字突圍》第二作者。專注實體企業數字化升級方案設計和私域流量運營體系搭建,擅長為企業提供全鏈路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以及私域流量運營方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